产品中心PRODUCTS CENTER
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更新时间:2025-06-23   点击次数:15次

  在粮食储存、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真菌毒素污染是威胁食品安全的 “隐形杀手"。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真菌毒素,毒性强且耐高温,普通烹饪方式难以将其破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25% 的农作物遭受真菌毒素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成为了守护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

  一、真菌毒素污染的危害与现状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油料作物、坚果、水果等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为例,它具有强的致癌性,毒性是的 68 倍,长期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增加肝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呕吐毒素则会引发人和动物的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会干扰动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性能下降。

  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北方储存不当的小麦等粮食作物,都极易受到真菌毒素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多起因真菌毒素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凸显出加强真菌毒素检测的紧迫性。

  二、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真菌毒素检测仪常用的原理之一。其核心是抗原 - 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已知的真菌毒素抗原固定在微孔板表面,加入待检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相应的真菌毒素,这些毒素会与固定的抗原竞争结合特异性抗体。随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二抗与结合在毒素上的一抗结合。最后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通过检测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基于抗原 - 抗体反应和色谱层析技术。检测卡上预包被有特异性抗体和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当样品溶液滴加到检测卡的样品垫上后,溶液在层析作用下向前移动。如果样品中含有真菌毒素,毒素会先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结合,当混合物流经检测线时,结合物会被检测线上的抗体捕获,形成显色条带;而多余的胶体金标记抗体则继续向前移动,被质控线上的抗体捕获,形成质控条带。通过观察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可快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真菌毒素以及大致含量范围,操作简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三)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LC - MS)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检测方法。样品首先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不同的真菌毒素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质谱仪,在质谱仪中被离子化,然后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分析离子的碎片信息和强度,能够准确鉴定和定量多种真菌毒素,尤其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真菌毒素的检测以及确证检测。

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三、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的核心优势

  (一)高灵敏度检测

  现代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真菌毒素,部分仪器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下限可达 0.1μg/kg,能够精准识别食品中微量的毒素污染,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可靠数据。

  (二)快速检测能力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真菌毒素检测仪,可在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完成样品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便携式检测仪还可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满足粮食收购、农产品交易等场景下对快速筛查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产品,防止其流入市场。

  (三)操作简便

  新型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设计更加人性化,配备直观的操作界面和详细的操作指南。即使是非专业检测人员,经过简单培训,也能熟练操作仪器进行检测。部分仪器还支持一键式操作,进一步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多毒素同时检测

  一些先进的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具备多毒素同时检测功能,一次检测可以分析样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如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能更全面地评估食品的真菌毒素污染状况。

  四、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应用场景

  (一)粮食收购与储存环节

  在粮食收购站点,工作人员使用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对新收获的粮食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及时筛选出真菌毒素超标的粮食,防止不合格粮食进入储备环节。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定期对库存粮食进行抽检,监测真菌毒素的变化情况,确保储粮安全。例如,某大型粮食储备库通过每月对库存玉米进行真菌毒素检测,有效控制了因储存不当导致的毒素超标问题。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监控和成品出厂检测等环节,都需要使用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在原料验收时,对采购的谷物、油料等原料进行严格检测,防止毒素超标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加工过程不引入新的污染;成品出厂前的全面检测,则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某食用油生产企业,通过对原料花生和成品食用油进行真菌毒素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维护了品牌声誉。

  (三)饲料生产行业

  饲料中的真菌毒素会对畜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生产企业使用真菌毒素检测仪对原料和成品饲料进行检测,严格控素含量。通过检测,企业可以调整饲料配方,添加合适的脱毒剂,降低真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保障畜禽养殖安全。

  (四)市场监管与质量监督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时,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是重要的检测工具。执法人员可以随时对在售的食品进行现场检测,快速发现问题食品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检测仪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五、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一)面临的挑战

  尽管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在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食品和农产品的基质复杂多样,不同样品中含有的成分差异较大,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需要不断优化检测方法和仪器性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成本也相应增加。此外,部分基层检测机构和企业受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难以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导致检测能力不足。

  (二)发展趋势

  未来,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高灵敏度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仪器将具备自动校准、智能诊断故障、数据分析等功能,降低人为操作误差,提高检测效率。集成化趋势下,检测仪将整合多种检测技术和功能,实现一次检测多种毒素、多种样品类型的目标。高灵敏度的提升将使仪器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真菌毒素,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快速化则体现在检测时间进一步缩短,同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多通道真菌毒素检测仪将与监管平台实现更紧密的连接,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共享,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全面、及时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