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PRODUCTS CENTER
新闻中心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品-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

新品-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

更新时间:2025-09-09   点击次数:17次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是衡量其品质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面粉的用途(如高筋粉用于面包、中筋粉用于馒头、低筋粉用于蛋糕)、食用口感及市场价值。加工精度不足会导致面粉灰分过高、杂质残留多,影响食品风味;精度过高则会造成营养流失(如胚芽、麸皮中的膳食纤维损失)与加工成本上升。传统加工精度测定依赖人工感官评价(如对比色泽、手搓判断细腻度),存在误差大(主观偏差超10%)、效率低(单样品评定需30分钟)、标准难统一等痛点,难以满足现代面粉工业 “标准化、规模化、精准化" 的生产需求。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出现,以 “客观量化"“快速高效"“标准统一" 的优势,成为面粉生产质控、市场监管与原料验收的关键装备,为面粉产业的品质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一、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技术原理:三类主流测定技术的差异化适配

  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通过量化面粉的色泽、颗粒度、灰分等与加工精度直接相关的指标,实现精度等级的客观判定,目前主流技术可分为三类,覆盖不同应用场景:

  1. 感官对比法:基础标准匹配的 “入门方案"

  这是最贴近传统检测逻辑的技术,原理是将待检面粉与国家标准样品(如 GB/T 1355《小麦粉》中规定的精制粉、标准粉样品)在统一光照条件(D65 标准光源)下,通过视觉对比色泽、触觉判断细腻度,再结合仪器辅助的色差初筛(如测定 L * 值,白度指标),确定加工精度等级。代表产品如山东莱恩德LD-FX面粉加工精度测定仪,配备标准光源箱(照度≥800lux)、标准样品套装(涵盖5个精度等级)及电子天平(精度0.01g),支持3人平行评定取平均值,可将主观误差控制在 5% 以内。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单机价格约 3000-8000元)、操作门槛低,适合小型面粉厂、乡镇粮站的基础质控,如判断面粉是否符合当地主食加工的精度要求(如北方馒头用粉需达到标准粉精度)。

  2. 色差分析法:色泽量化的 “精准方案"

  加工精度越高的小麦粉,去除的麸皮越多,色泽越洁白(L值越高,a值越低,a值代表红绿色差,负值偏绿、正值偏红)。色差分析法通过高精度色差传感器(通常采用 400-700nm 可见光波段)测定面粉的 Lab色空间参数,对照国家标准建立的 “色差值 - 精度等级" 对应模型,实现加工精度的客观量化。采用双光束光学系统,测量精度达 ΔEab≤0.02.支持每分钟 10 个样品的快速检测,且能自动扣除面粉水分对色泽的影响(水分过高会导致 L值偏低)。例如,根据 GB/T 1355.精制小麦粉的 L值需≥82.a值≤1.5.若某样品检测值为 L*=83.2、a*=1.2.即可判定为精制粉;若 L*=78、a*=2.1.则为标准粉。该技术优势在于数据客观、重复性好,适合中型以上面粉厂的生产过程质控,如监控磨粉机轧距调整后的精度变化(轧距变小,麸皮去除更,L * 值提升)。

  3. 颗粒度与灰分联测法:深度精度判定的 “方案"

  加工精度不仅体现在色泽,还与面粉颗粒度(精制粉颗粒更细,多为50-80μm;标准粉颗粒较粗,多为80-120μm)、灰分含量(麸皮含灰分高,精度越高灰分越低,精制粉灰分≤0.55%,标准粉≤0.85%)直接相关。这类测定仪集成激光粒度分析与灼烧灰分检测功能,通过激光散射法(通常采用 635nm 半导体激光)测定颗粒度分布,通过高温灼烧(550℃恒温)测定灰分,双重指标验证加工精度。激光粒度测量范围0.1-2000μm,灰分检测精度达 0.01%,支持与面粉厂的DCS控制系统联动 —— 当检测到颗粒度均值超过 90μm 或灰分超过 0.6% 时,自动提示调整磨粉机的清粉机风量(风量增大可去除更多粗颗粒麸皮)。其短板是设备成本高(单机超10万元)、需专业人员操作,适合大型面粉集团、质检中心的深度质控,如烘焙用粉(如面包粉需精制粉级,且颗粒度均匀度≤10%)的精度认证。

  二、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应用场景:覆盖面粉产业全链条

  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已从单一的 “品质判定工具" 拓展至生产、监管、消费、科研全链条,成为保障面粉品质稳定与标准化的关键:

  1. 面粉生产:实时质控,减少不合格品

  在河南某面粉集团的某生产线,每2小时通过色差仪抽检 1 次面粉样品:若检测发现 L值从82.5降至81.8.a值从1.3升至1.6中控室立即判断是磨粉机磨辊磨损导致麸皮去除不,随即调整轧距从0.2mm 缩小至0.18mm,1 小时后 L * 值回升至 82.3.避免了整批次面粉精度降级(从精制粉变为标准粉)。据统计,应用该实时质控后,企业不合格品率从3% 降至0.8%,每年减少经济损失超200万元。对于高附加值产品(如糕点用低筋粉),还需通过颗粒度分析确保精度均匀 —— 若颗粒度标准差超过 15μm,会导致糕点起发不均匀,口感变差。

  2. 质量监管:标准统一,规范市场

  以往监管部门抽检小麦粉精度时,易因人工感官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争议(如企业认为是精制粉,监管部门判定为标准粉)。如今,多地市场监管局采用色差仪 + 灰分仪联测:2024 年山东某地级市的小麦粉专项抽检中,用山东莱恩德LD-FX检测 200 批次样品,发现 3 批次标注 “精制粉" 的产品 L * 值仅 79.5-80.2.未达 GB/T 1355 要求,依法责令召回;同时通过灰分检测,查处 2 批次灰分达 0.92% 却标注 “标准粉" 的违规产品(标准粉灰分上限 0.85%)。统一的仪器检测标准,有效遏制了 “以次充好" 的市场乱象。

  3. 食品企业:原料验收,保障终端品质

  大型食品企业(如桃李面包、巴比馒头)对小麦粉加工精度有严格要求 —— 面包用高筋粉需精制粉级(L*≥82.灰分≤0.55%),若原料精度不足,会导致面包发酵体积小、口感粗糙。巴比馒头在原料验收环节,采用河南新粮的 MFJ-IV 型测定仪,每车面粉(30 吨)抽样 3 个样品,对比标准样品色泽并检测灰分,若任一指标不达标则拒收。通过该验收标准,其馒头产品的口感一致性评分从 85 分(满分 100)提升至 92 分,消费者复购率提升 12%。

  4. 科研与育种:优化品种,提升加工适配性

  农业科研机构在小麦品种改良中,需评估新品种的加工精度潜力。中国某研究所利用瑞士布勒的联测仪,分析 100 个小麦品种的加工特性:发现 “济麦 44" 加工后 L值达 84.1.灰分仅 0.48%,颗粒度均匀度 8%,是优质精制粉的理想原料;而 “鲁麦 21" 加工后 L值 77.3.灰分 0.91%,更适合制作全麦粉。这些数据为小麦品种的 “定向推广" 提供依据 ——“济麦 44" 推荐给面粉厂,“鲁麦 21" 推荐给全麦食品企业。

新品-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

  三、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市场格局与技术趋势

  1. 市场格局:进口垄断,国产主导中低端

  全球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市场呈现 “进口品牌把控技术,国产品牌占据大众市场" 的格局。

  国产品牌通过性价比优势快速崛起,山东莱恩德、山东安屿等企业在感官对比、基础色差检测领域形成竞争力。例如,山东莱恩德LD-FX型,测量精度达 ΔE*ab≤0.05.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 1/3(约 2-5 万元),且支持中文操作系统、数据导出至 Excel,更符合国内中小企业需求。2024 年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单价≤10 万元)占有率达 85%,主要客户为中小型面粉厂、地方粮站、食品加工合作社。

  从市场规模看,2024 年中国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市场规模约 5.2 亿元,预计 2025-2030 年将以 12% 的年均增速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一是政策推动(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要求面粉企业建立全过程质控体系);二是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增长,如有机面粉、专用烘焙粉,需更高精度的检测);三是行业整合(小型面粉厂淘汰,中型企业升级设备以提升竞争力)。

  2. 技术发展三大方向:智能集成、快速便携、多参数联动

  未来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将朝着 “更智能、更便携、更多参数融合" 的方向突破:

  智能化集成:深度融合 AI 算法,实现 “检测 - 分析 - 决策" 一体化。可自动识别面粉中的异色颗粒(如小黑点,可能是麸皮残留或霉变颗粒),准确率达 95%,并根据检测数据推荐磨粉工艺调整方案(如 “建议清粉机风量增加 5%");部分机型还支持与面粉厂的 ERP 系统对接,自动生成每日 / 每月精度检测报告,便于品质追溯。

  快速便携化:针对田间收购、小型作坊的检测需求,手持型测定仪逐步普及。如山东山东莱恩德LD-FX,支持 10 秒内完成 1 次 Lab * 值检测,且内置 GB/T 1355 精度等级对照表,农户在小麦收购时可现场检测面粉精度,避免收购到加工价值低的小麦(如角质率低的小麦,加工后精度难达标)。

  多参数联动检测:除精度外,集成水分、面筋含量、灰分等参数的联测仪成为趋势。可在 15 分钟内同步检测加工精度(色差 + 颗粒度)、水分(近红外法)、湿面筋含量(离心法),为面粉 “品质综合判定"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 例如,某面包粉需同时满足 “精制粉精度(L*≥82)、水分≤14%、湿面筋≥30%",联测仪可一次性验证所有指标,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四、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背后的面粉产业升级逻辑

  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的价值,远不止于 “判定精度等级"—— 它是推动面粉产业从 “粗放生产" 向 “精准加工" 转型的关键工具。通过客观量化的检测数据,面粉企业可优化加工工艺,在 “保证精度" 与 “减少营养流失" 间找到平衡(如保留部分细麸皮,既维持标准粉精度,又提升膳食纤维含量);监管部门可统一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 “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科研机构可精准筛选优质小麦品种,实现 “良种 + 良法" 的配套,从源头提升面粉品质。

  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如烘焙食品、功能性面粉需求增长),面粉的 “专用化、高品质化" 成为趋势,加工精度测定仪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 它能确保不同用途的面粉精准匹配需求(如饼干用低筋粉需低精度、细颗粒,避免口感过硬;拉面用粉需中高精度、高面筋,保证韧性)。未来,随着技术成本下降(如国产联测仪价格有望降至 5 万元以内)与设备普及,小麦粉加工精度测定仪将成为面粉产业 “标准化、高品质、可持续" 发展的 “基础设施",助力中国从 “面粉大国" 迈向 “面粉强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品-植物根系分析仪介绍

返回列表>>